2014.10.18
其實很多賽事都是因朋友所邀而參加, 這個亦不例外. 一般比賽都慣常在早上舉行, 而這個卻是在黃昏開始分批起跑, 主要是推廣跑步文化, 將之融入生活, 讓人們體驗夜跑的樂趣, 感受比賽的歡樂氣氛.
很佩服那些純為健康而跑步的人, 能有著那種恆心及自律性. 個人會去跑步的理由很簡單, 因為要去比賽而練習. 只怪自己太懶散了, 所以要藉著比賽這約束力去讓自己乖乖運動去, 這是心甘情願, 亦享受其中. 因比賽而有著明確目標, 讓決心更大, 動力倍增. 當然亦可能因比賽而培養了跑步的習慣之後, 就算不用比賽亦會去練習, 不過因為心癮的關係, 還是會去參加比賽的.
第一次跑在將軍澳海濱公園, 很自然地會想起吐露港的景色來, 感覺頗相似. 能夠沿海而跑真的很寫意, 尤其夜裡看到的萬家燈火, 更是迷人, 加上10月的乾爽天氣, 跑起來亦很舒服. 大會為是次比賽提供了「Physical」、「Mental」及「Social 」3種代表不同跑步精神的記念tee給跑手選擇, 顏色都很鮮明螢光似. 在步出將軍澳地鐵站之後, 便看到很多跑手都有穿著這個去參加比賽, 如果不知起點在哪, 跟著他們走便對了.
有經驗的跑手, 一般都會把跑服穿在身上, 到現場時把外在的便服脫去就可以. 因為很少賽事會特意為跑手提供更衣用的帳篷, 這個亦不例外. 若不想在又狹窄又骯髒的臨時廁所內更衣, 最好先在家裡或是在商場的廁所內把跑服換上. 也有些人很灑脫的一身戰鬥服飾, 沒有多餘的東西, 可能是住在附近的關係吧, 超方便.
閒來去跑步, 其實真的很方便, 尤其是住在海濱公園一帶, 不過在香港也是有很多跑步的路線, 總有一條在附近, 就看你肯不肯動身去走走. 一個馬拉松, 就是從3公里, 10公里等累積而成. 別讓自己有太多的藉口, 先去跑跑看再說.
p.s. 夜間的活動就是難於拍照, 郁悶呀~
2015/07/31
2015/07/26
揹水一戰 | Race for Water 30km 2015
2015.03.22 >> 相集
揹水一戰那4.5L水的負重, 著實讓人卻步, 始終負重造成的損耗, 比一般狀態高. 而這水在沿途都不可飲用, 飲用的水要自己另外帶著, 可在檢查站或水站補給.
除了4.5L的水外, 使用大會指定的竹籃又是另一考驗. 硬梆梆的竹籃配以最簡單的肩帶及腰帶, 還有那限度幫助的軟墊. 若就這樣去參賽, 肩膀應該會酸上好幾天的時間, 賽事期間亦會感覺不舒服. 所以在網上參考過往前輩的模樣, 很多人都會在肩帶添加特厚的墊, 以增加舒服感. 在經過實戰之後, 個人有以下心得, 可供參考.
是次負重, 有3大點是需要留意的:
1. 肩帶的舒適度
這個不用解釋吧, 有墊與沒墊的感覺, 在負重的情況下, 基本上1個小時內便能有所感覺. 前輩們似乎挺喜歡用喉管的保溫棉加強肩帶的舒適度, 貪其方便, 可現買現用, 一般在五金店可找到 (朋友提供說2M/$13, 可做2對). 自己家裡有些海棉塊, 捲起來再用大會的軟墊包好, 也是可以用. 亦見到好些跑手以毛巾取代, 不過感覺似在增加重量, 雖然是沒有重多少 (不過若弄濕了又另一回事). 其實很多人在賽事當天的早上才在現場加工趕製, 都是初哥的關係吧, 看到垃圾筒裡有放著大大小小剩下來的保溫棉, 可能是買的時候預多了的緣故, 挺浪費的.
2. 腰間的卸力
別以為有把肩帶加工, 看似揹起來時會很舒服, 變得天下無敵. 但肩帶的作用可能只有十份二, 真正有幫助的功臣, 其實在腰間. 如果有去wild camping 或當過背包客的話, 肯定會知道腰帶的重要性. 雖然是未能正常地把背部的重量轉移至髖骨, 也就是腰部兩側最突出的骨頭部分, 不過若有把腰帶拉緊, 或多或少還是有在省力, 減輕了肩部的負擔. 自己有用腰袋水樽的關係, 所以讓竹籃擱在腰袋上, 借機卸力, 也是有幫助.
3. 避免竹籃晃動
造成竹籃晃動有2個原因, 外在與內在. 前者可透過調較肩帶腰帶的鬆緊度, 也是慣常會做的事情. 然而後者連自己也都疏忽了, 忘記4.5L的水樽會在竹籃內會左搖右擺, 這在走路時影響不大, 但若是要跑的話, 那晃動不但有浪費氣力, 亦讓人感覺不爽. 所以最好用繩索把水樽給固定在竹籃內, 這樣最直接亦最穩固, 若更保險一點, 可用剩下的保溫棉或衣物墊在水樽下, 作避震用, 效果更佳.
大會提供的竹籃, 早在賽事個多月前已經可以借用去作實際測試, 不過因各種緣由沒有試用看. 說來揹水一戰就是要參加者體驗國內乾旱山區農民每天為水奔波的苦況. 他們的裝備可能比用竹籃還要差, 亦沒有保溫棉加強肩帶的舒服感. 而且賽事主要繞著港島徑而走, 路面平坦, 但山區農民走的可能是充滿沙石的崎嶇山嶺. 於我們而言, 是一年一次的比賽一場, 但對乾旱山區的農民而言, 卻是每天所需的生活一部份.
在自我挑戰的同時, 亦為農民籌款興建集雨水窖, 這活動別具意義, 自2013舉辦至今, 似乎滿成功的. 因有著二人/四人的隊際組別, 路上隊友們的互相打氣, 突然很有毅行者的氣氛, 快到終點時, 看到情侣組別的互相扶持, 亦叫人窩心. 賽後的贈品意外地豐厚, 場內設有小小的體能體驗區, 恍如賽後的小小嘉年華, 加上剛好有著草地可以躺臥休息, 滿寫意的. 要感謝大量義工幫忙處理回收賽後的竹籃, 就是把加工的地方還原, 又是另一浪費.
有機會挑戰看吧, 不過小心別被檢查站的豐富食物所吸引而不願離開, 有可能與方力申及鄧麗欣同行呢 (如果他們仍會參加的話) 當然亦要培養節水意識, 珍惜水源, 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哦~
揹水一戰那4.5L水的負重, 著實讓人卻步, 始終負重造成的損耗, 比一般狀態高. 而這水在沿途都不可飲用, 飲用的水要自己另外帶著, 可在檢查站或水站補給.
除了4.5L的水外, 使用大會指定的竹籃又是另一考驗. 硬梆梆的竹籃配以最簡單的肩帶及腰帶, 還有那限度幫助的軟墊. 若就這樣去參賽, 肩膀應該會酸上好幾天的時間, 賽事期間亦會感覺不舒服. 所以在網上參考過往前輩的模樣, 很多人都會在肩帶添加特厚的墊, 以增加舒服感. 在經過實戰之後, 個人有以下心得, 可供參考.
是次負重, 有3大點是需要留意的:
1. 肩帶的舒適度
這個不用解釋吧, 有墊與沒墊的感覺, 在負重的情況下, 基本上1個小時內便能有所感覺. 前輩們似乎挺喜歡用喉管的保溫棉加強肩帶的舒適度, 貪其方便, 可現買現用, 一般在五金店可找到 (朋友提供說2M/$13, 可做2對). 自己家裡有些海棉塊, 捲起來再用大會的軟墊包好, 也是可以用. 亦見到好些跑手以毛巾取代, 不過感覺似在增加重量, 雖然是沒有重多少 (不過若弄濕了又另一回事). 其實很多人在賽事當天的早上才在現場加工趕製, 都是初哥的關係吧, 看到垃圾筒裡有放著大大小小剩下來的保溫棉, 可能是買的時候預多了的緣故, 挺浪費的.
2. 腰間的卸力
別以為有把肩帶加工, 看似揹起來時會很舒服, 變得天下無敵. 但肩帶的作用可能只有十份二, 真正有幫助的功臣, 其實在腰間. 如果有去wild camping 或當過背包客的話, 肯定會知道腰帶的重要性. 雖然是未能正常地把背部的重量轉移至髖骨, 也就是腰部兩側最突出的骨頭部分, 不過若有把腰帶拉緊, 或多或少還是有在省力, 減輕了肩部的負擔. 自己有用腰袋水樽的關係, 所以讓竹籃擱在腰袋上, 借機卸力, 也是有幫助.
3. 避免竹籃晃動
造成竹籃晃動有2個原因, 外在與內在. 前者可透過調較肩帶腰帶的鬆緊度, 也是慣常會做的事情. 然而後者連自己也都疏忽了, 忘記4.5L的水樽會在竹籃內會左搖右擺, 這在走路時影響不大, 但若是要跑的話, 那晃動不但有浪費氣力, 亦讓人感覺不爽. 所以最好用繩索把水樽給固定在竹籃內, 這樣最直接亦最穩固, 若更保險一點, 可用剩下的保溫棉或衣物墊在水樽下, 作避震用, 效果更佳.
大會提供的竹籃, 早在賽事個多月前已經可以借用去作實際測試, 不過因各種緣由沒有試用看. 說來揹水一戰就是要參加者體驗國內乾旱山區農民每天為水奔波的苦況. 他們的裝備可能比用竹籃還要差, 亦沒有保溫棉加強肩帶的舒服感. 而且賽事主要繞著港島徑而走, 路面平坦, 但山區農民走的可能是充滿沙石的崎嶇山嶺. 於我們而言, 是一年一次的比賽一場, 但對乾旱山區的農民而言, 卻是每天所需的生活一部份.
在自我挑戰的同時, 亦為農民籌款興建集雨水窖, 這活動別具意義, 自2013舉辦至今, 似乎滿成功的. 因有著二人/四人的隊際組別, 路上隊友們的互相打氣, 突然很有毅行者的氣氛, 快到終點時, 看到情侣組別的互相扶持, 亦叫人窩心. 賽後的贈品意外地豐厚, 場內設有小小的體能體驗區, 恍如賽後的小小嘉年華, 加上剛好有著草地可以躺臥休息, 滿寫意的. 要感謝大量義工幫忙處理回收賽後的竹籃, 就是把加工的地方還原, 又是另一浪費.
有機會挑戰看吧, 不過小心別被檢查站的豐富食物所吸引而不願離開, 有可能與方力申及鄧麗欣同行呢 (如果他們仍會參加的話) 當然亦要培養節水意識, 珍惜水源, 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哦~
2015/07/19
山野之王系列 - 深井 | King of the Hills - Sham Tseng 37km 2015
2015.3.1 >>> 相集
傳說中的King of The Hills (KOTH) 自1998年舉辦 (渣馬1997年), 可說是香港越野賽的代表. 不曾參與其中, 只因這是山野的馬拉松, 而非平地的馬拉松, 沒那種信心. 不過自從在 Lantau 50 算有開始認真的玩越野賽, 膽子大了, 然後因緣際會下, 終於有幸參與其中.
山野之王乃系列賽, 4個賽事4個地點, 於年底至次年初舉行, 幾乎是每月1個, 好讓跑手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再戰. 不過要把這4個賽事都參加上, 說難不難, 說易不易. 像自己本來已報2月的西貢賽事, 但因突然而來的公司旅行, 參加不了. 走在往起點的路上聽到跑手們的閒話家常, 其中有人因為傷患而放棄了之前一場賽事, 真是人生無常.
起步時的排隊上山似乎是越野賽的指定動作, 只怪山路一般狹窄. 有志者通常都會在前方佔位置, 搶先機. 不過, 有心無力者, 就算位置是搶到了, 但上山時後勁不繼, 反而只會因快得慢, 精彩在前半段, 辛苦在後半段. 在山頭上列隊而行, 其實滿壯觀的, 不過大部份的人, 可能在心裡都各懷鬼胎, 想著要如何擺脫當前的狀況.
在剛開始的時候, 幾乎都是平路, 還在後悔自己帶了行山杖, 不過在河背水塘, 及至上大帽山山火瞭望站, 如果沒有手杖, 真的撐不上去, 還好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多, 還有過了荃錦公路水站之後的引水道都是平路, 可以試著慢跑, 把上山時拖慢了的時間給追回來, 雖然是沒有很多. 走上大帽山山火瞭望站是最辛苦, 但景色亦最漂亮, 在剛起步望向東灣一帶的風景亦很美.
大會最體貼的服務, 可說是在衝過終點之後即時傳來成績的手機短訊, 另外最感意外的是, 除了有豐富小吃之外, 竟然有啤酒提供, 還要是冰鎮的, 一樂也. 路上的工作人員亦很賣力地為跑手加油鼓勵, 說來要運送飲品到山火瞭望站的水站去應該也辛苦. 在越野單車徑的車手都很體諒地停下來讓路, 這些都很感謝.
未知是否有機會可以挑戰這系列賽看看, 賽事越來越多的, 幾乎都要搶時間參加, 不過這個應該會優先考慮吧, 呵呵.
山野之王系列 | King of the Hill (K.O.T.H) series '15-'16暫定日子
- 港島 | HK Island : 29 Nov 2015
- 大嶼山 | Lantau : 3 Jan 2016
- 大埔 |Tai Po : 31 Jan 2016
- 西貢 | Sai Kung : 28 Feb 2016
傳說中的King of The Hills (KOTH) 自1998年舉辦 (渣馬1997年), 可說是香港越野賽的代表. 不曾參與其中, 只因這是山野的馬拉松, 而非平地的馬拉松, 沒那種信心. 不過自從在 Lantau 50 算有開始認真的玩越野賽, 膽子大了, 然後因緣際會下, 終於有幸參與其中.
山野之王乃系列賽, 4個賽事4個地點, 於年底至次年初舉行, 幾乎是每月1個, 好讓跑手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再戰. 不過要把這4個賽事都參加上, 說難不難, 說易不易. 像自己本來已報2月的西貢賽事, 但因突然而來的公司旅行, 參加不了. 走在往起點的路上聽到跑手們的閒話家常, 其中有人因為傷患而放棄了之前一場賽事, 真是人生無常.
起步時的排隊上山似乎是越野賽的指定動作, 只怪山路一般狹窄. 有志者通常都會在前方佔位置, 搶先機. 不過, 有心無力者, 就算位置是搶到了, 但上山時後勁不繼, 反而只會因快得慢, 精彩在前半段, 辛苦在後半段. 在山頭上列隊而行, 其實滿壯觀的, 不過大部份的人, 可能在心裡都各懷鬼胎, 想著要如何擺脫當前的狀況.
在剛開始的時候, 幾乎都是平路, 還在後悔自己帶了行山杖, 不過在河背水塘, 及至上大帽山山火瞭望站, 如果沒有手杖, 真的撐不上去, 還好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多, 還有過了荃錦公路水站之後的引水道都是平路, 可以試著慢跑, 把上山時拖慢了的時間給追回來, 雖然是沒有很多. 走上大帽山山火瞭望站是最辛苦, 但景色亦最漂亮, 在剛起步望向東灣一帶的風景亦很美.
大會最體貼的服務, 可說是在衝過終點之後即時傳來成績的手機短訊, 另外最感意外的是, 除了有豐富小吃之外, 竟然有啤酒提供, 還要是冰鎮的, 一樂也. 路上的工作人員亦很賣力地為跑手加油鼓勵, 說來要運送飲品到山火瞭望站的水站去應該也辛苦. 在越野單車徑的車手都很體諒地停下來讓路, 這些都很感謝.
未知是否有機會可以挑戰這系列賽看看, 賽事越來越多的, 幾乎都要搶時間參加, 不過這個應該會優先考慮吧, 呵呵.
山野之王系列 | King of the Hill (K.O.T.H) series '15-'16暫定日子
- 港島 | HK Island : 29 Nov 2015
- 大嶼山 | Lantau : 3 Jan 2016
- 大埔 |Tai Po : 31 Jan 2016
- 西貢 | Sai Kung : 28 Feb 2016
2015/07/14
新春行大運 - "三大" | CNY GRAND 3 TOUR 28km 2015
2015.02.21 >>> 相集
若不是報了東北縱走後手多多查看其他賽事, 便不會發現這個農曆的開年賽. 三大指的是大羅天, 大刀屻, 大帽山.
第一大的大羅天其實沒有很高, 但其護法雞公嶺真的很會苦人心志,勞人筋骨. 一個坡又一個坡, 似是沒完沒了, 不過精彩的還在後頭. 由雞公嶺下山往大羅天的後段, 是嚴重的沙(石)路, 幾乎是滑下去, 若鞋底咬地能力不足, 真的會步步驚心. 由大羅天下山往蕉徑那一段, 雖然也是沙石路, 不過還可以. 重新踏在平路上, 突然很有種結束了宇宙大冒險回到地球的感覺.
難得回到平路, 正常是奔跑的好時機. 但由於感冒初癒又經過雞公嶺的洗禮, 眼看水站的截止時間將至, 也就半放棄狀態地走著, 好好欣賞蕉徑一帶那不常見的鄉土景色. 其間還是有遇到些參加者在活力奔走, 受著感染跟了一小段. 原以為在水站會被工作人員攔下, 非但沒有, 還給予鼓勵支持, 唯有硬著頭皮繼續走.
第二大的大刀屻, 前段除了樓梯, 還是樓梯. 後段除了樓梯, 都是樓梯. 中段偶爾還是有樓梯, 不過也是可以走在樓梯旁邊的小路上, 不用限制提腿的幅度, 較為輕鬆. 過了大刀屻頂後, 那下坡的山脊路, 跑起來讓人痛快, 加上錦田一帶的景色盡收眼底, 很有君臨天下的感覺. 偶爾遇上郊遊人士的慷慨打氣鼓勵, 令人窩心. 在林錦公路的水站, 即嘉道理農場對面的涼亭, 竟然有回魂可樂提供, 還有所餘無幾的零食.
第三大的大帽山, 經過梧桐寨村, 略過梧桐寨的瀑布群, 由較為沉悶的路線登頂, 沿路有著樹蔭作伴. 挨到四方涼亭, 由這裡開始, 熟識不過, 終於可以打大佬. 登頂後的下坡路, 藉著地心吸力的下墜, 就這樣奔到終點去是很爽的事, 亦省下不少時間. 回到終點去竟有杯麵可享用, 這跟東北縱走的冷清場面相比, 令人感慨, 亦令人欣慰, 大會在賽事上的安排有著明顯的改善.
慶幸這天的天氣都是陰陰沉沉, 早上更霧氣彌漫. 否則若是天朗氣清太陽高照, 那辛苦的程度便會倍增, 因為雞公嶺那一帶, 還有大刀屻的山脊都是沒遮沒掩, 大帽山項亦然. 約28公里的賽事遇見6個標高柱, 真的有很密集, 亦很印象深刻, 當然還有那雪地般的下山路, 及工作人員的鼓勵.
新曆開年 (東北縱走), 農曆又開年 (三大), 挺有意思的.
若不是報了東北縱走後手多多查看其他賽事, 便不會發現這個農曆的開年賽. 三大指的是大羅天, 大刀屻, 大帽山.
第一大的大羅天其實沒有很高, 但其護法雞公嶺真的很會苦人心志,勞人筋骨. 一個坡又一個坡, 似是沒完沒了, 不過精彩的還在後頭. 由雞公嶺下山往大羅天的後段, 是嚴重的沙(石)路, 幾乎是滑下去, 若鞋底咬地能力不足, 真的會步步驚心. 由大羅天下山往蕉徑那一段, 雖然也是沙石路, 不過還可以. 重新踏在平路上, 突然很有種結束了宇宙大冒險回到地球的感覺.
難得回到平路, 正常是奔跑的好時機. 但由於感冒初癒又經過雞公嶺的洗禮, 眼看水站的截止時間將至, 也就半放棄狀態地走著, 好好欣賞蕉徑一帶那不常見的鄉土景色. 其間還是有遇到些參加者在活力奔走, 受著感染跟了一小段. 原以為在水站會被工作人員攔下, 非但沒有, 還給予鼓勵支持, 唯有硬著頭皮繼續走.
第二大的大刀屻, 前段除了樓梯, 還是樓梯. 後段除了樓梯, 都是樓梯. 中段偶爾還是有樓梯, 不過也是可以走在樓梯旁邊的小路上, 不用限制提腿的幅度, 較為輕鬆. 過了大刀屻頂後, 那下坡的山脊路, 跑起來讓人痛快, 加上錦田一帶的景色盡收眼底, 很有君臨天下的感覺. 偶爾遇上郊遊人士的慷慨打氣鼓勵, 令人窩心. 在林錦公路的水站, 即嘉道理農場對面的涼亭, 竟然有回魂可樂提供, 還有所餘無幾的零食.
第三大的大帽山, 經過梧桐寨村, 略過梧桐寨的瀑布群, 由較為沉悶的路線登頂, 沿路有著樹蔭作伴. 挨到四方涼亭, 由這裡開始, 熟識不過, 終於可以打大佬. 登頂後的下坡路, 藉著地心吸力的下墜, 就這樣奔到終點去是很爽的事, 亦省下不少時間. 回到終點去竟有杯麵可享用, 這跟東北縱走的冷清場面相比, 令人感慨, 亦令人欣慰, 大會在賽事上的安排有著明顯的改善.
慶幸這天的天氣都是陰陰沉沉, 早上更霧氣彌漫. 否則若是天朗氣清太陽高照, 那辛苦的程度便會倍增, 因為雞公嶺那一帶, 還有大刀屻的山脊都是沒遮沒掩, 大帽山項亦然. 約28公里的賽事遇見6個標高柱, 真的有很密集, 亦很印象深刻, 當然還有那雪地般的下山路, 及工作人員的鼓勵.
新曆開年 (東北縱走), 農曆又開年 (三大), 挺有意思的.
2015/07/07
香港行山網
以前行山, 大都是一年才一次的事, 因為有朋友肯發起行山活動已是難得. 那時根本不知山為何物, 但能走在大自然中也是挺舒服的事宜. 自參加行山比賽後, 開始熱衷於賽事, 更熱衷於山野. 現在行山, 像行街般理所當然, 成為生活的一種消閒樂趣.
偶爾行山為郊遊, 有時為鍛鍊, 也是為歷奇. 跟朋友的, 跟團體的, 也會自行組織的. 其實試著攪行山活動挺有趣, 像是一次很短途的旅程. 除了體會計劃與實踐外, 亦順道廣結良朋, 獲益良多. 行山若僅止於健康的話, 那是多麼可惜的得著.
行山網
- 【康文署行山路線】介紹香港38條特色行山徑, 亦可參與活動
- 【郊野樂行】4大長途遠足徑連pdf的地圖很清楚, 還有家樂徑, 自然徑, 郊遊徑
- 【旅行家】提供各區行山路線, 最詳盡簡便, 不過搜尋功能已停用
- 【遠足.香港】亦是超詳盡, 超多圖的介紹
- 【香港行山資訊站】 討論區形式提供行山資訊及路線
- ★ [香港行山隊一覽] 搜羅全港的行山隊, 不同程度, 不同路線
- 【hkhiker】圖文式介紹行山路線
- 【獵影遊】行山影相組織, 其路線可作參考, 詳情則需自行策劃
輔助網
- 【頭條網 - 旅遊 : 香港及世界特色景點介紹】 可使用目的地檢索特色景點
- 【地理資訊地圖】 地政總署提供的地理地圖
- 【My Map - Google】自製自家google map以便分享路線
- 【香港行山地圖網站】現成的行山路徑分享, 強力推介~
p.s. 如有不足, 煩請指教
rev. @ 2016.12.07
tam @ 2015.07.07
2015/07/02
中國沿岸馬拉松 | China Coast Marathon 42km 2015
2015.01.18 >>> 相集
中國沿岸馬拉松, 就名字而言, 還以為是中國的哪個地方, 卻原來就在香港的西貢, 跑在萬宜水庫那邊.
香港真的很小, 所以能跑在市中心的馬拉松, 就只有渣打那個. 可以跑在高速橋上, 尾段亦能跑在鬧市中. 在香港這彈丸繁忙之地封路封橋, 可說是極具代表性的賽事, 縱然每年都有人投訴或杯葛, 但仍參加者眾, 魅力不減, 只怪幾乎別無他選吧. 正如自己若不是大意忘記報渣打, 亦不會參加這聞說已久的中國沿岸馬拉松.
因為重覆性的賽道, 加上聽說坡幅多, 有一定的難度 (可說是全港最難), 所以沒有很吸引 . . . 對新手而言. 跟石崗30相似, 喜歡挑戰的人, 就是會喜歡這種賽事, 其難度比澳洲大洋路更艱辛, 雖然景色不能相提並論, 但萬宜水庫的風景還是有讓人賞心悅目, 假如仍有那種心情的話. 不過由於沒有封路的關係, 偶爾有車輛經過挺煩人且有著潛在的危險.
雖然賽道受地理上的限制, 但聞說此賽事好評如潮, 只因照顧周到, 這真的聞名不如一試, 的確實至名歸. 別的不說, 在幾乎包尾的時間回到終點去, 竟然被列隊掌聲歡迎, 還要有司儀在廣播著自己的名字, 真的很滾動, 亦有種身在海外的感覺 (澳洲有些賽事也是這樣子)! 衝線後即時像個選手般低頭領奬牌, 突然感到頭上有個光環似, 對於能完成賽事而感到自豪.
奬牌乃其次 (老實說那不漂亮), 但跑手在回到終點時得到掌聲真的很窩心, 尤其是對於較慢的跑手而言, 簡直是雪中送炭般的鼓勵. 當然參加者的人數亦可能影響大會的服務質素, 不過若與相若規模的賽事相比, 中國沿岸馬拉松真的有很用心去舉辦, 而且有著自1981年的悠長歷史, 真的值得一試. 不過那只限英語的版面, 似是還沒有很本地化.
路線重覆的好處, 就是跑手間可以互相鼓勵, 尤其是彼此認識的跑友. 馬拉松雖然是個人賽, 但從來不會覺得孤單, 因為賽事中大家都有著相同的信念, 相同的目標, 雖然體能上是各有不同, 但若迎面而來看到跑得較快而先折返的跑手, 我們會以掌聲表尊敬; 對於跑得較慢, 仍在對面線拼搏的跑手, 我們亦會用掌聲以示鼓勵. 為人打氣的同時, 也是為自己加油. 若是在單向的路線, 便較少會這樣.
賽道有起有跌, 猶如人生起伏, 重回相同路線, 有著物是人非之感, 這就是所謂的人生馬拉松吧. 若時間有合, 不妨一試.
全馬人數: 276人
半馬人數: 715人
中國沿岸馬拉松, 就名字而言, 還以為是中國的哪個地方, 卻原來就在香港的西貢, 跑在萬宜水庫那邊.
香港真的很小, 所以能跑在市中心的馬拉松, 就只有渣打那個. 可以跑在高速橋上, 尾段亦能跑在鬧市中. 在香港這彈丸繁忙之地封路封橋, 可說是極具代表性的賽事, 縱然每年都有人投訴或杯葛, 但仍參加者眾, 魅力不減, 只怪幾乎別無他選吧. 正如自己若不是大意忘記報渣打, 亦不會參加這聞說已久的中國沿岸馬拉松.
因為重覆性的賽道, 加上聽說坡幅多, 有一定的難度 (可說是全港最難), 所以沒有很吸引 . . . 對新手而言. 跟石崗30相似, 喜歡挑戰的人, 就是會喜歡這種賽事, 其難度比澳洲大洋路更艱辛, 雖然景色不能相提並論, 但萬宜水庫的風景還是有讓人賞心悅目, 假如仍有那種心情的話. 不過由於沒有封路的關係, 偶爾有車輛經過挺煩人且有著潛在的危險.
雖然賽道受地理上的限制, 但聞說此賽事好評如潮, 只因照顧周到, 這真的聞名不如一試, 的確實至名歸. 別的不說, 在幾乎包尾的時間回到終點去, 竟然被列隊掌聲歡迎, 還要有司儀在廣播著自己的名字, 真的很滾動, 亦有種身在海外的感覺 (澳洲有些賽事也是這樣子)! 衝線後即時像個選手般低頭領奬牌, 突然感到頭上有個光環似, 對於能完成賽事而感到自豪.
奬牌乃其次 (老實說那不漂亮), 但跑手在回到終點時得到掌聲真的很窩心, 尤其是對於較慢的跑手而言, 簡直是雪中送炭般的鼓勵. 當然參加者的人數亦可能影響大會的服務質素, 不過若與相若規模的賽事相比, 中國沿岸馬拉松真的有很用心去舉辦, 而且有著自1981年的悠長歷史, 真的值得一試. 不過那只限英語的版面, 似是還沒有很本地化.
路線重覆的好處, 就是跑手間可以互相鼓勵, 尤其是彼此認識的跑友. 馬拉松雖然是個人賽, 但從來不會覺得孤單, 因為賽事中大家都有著相同的信念, 相同的目標, 雖然體能上是各有不同, 但若迎面而來看到跑得較快而先折返的跑手, 我們會以掌聲表尊敬; 對於跑得較慢, 仍在對面線拼搏的跑手, 我們亦會用掌聲以示鼓勵. 為人打氣的同時, 也是為自己加油. 若是在單向的路線, 便較少會這樣.
賽道有起有跌, 猶如人生起伏, 重回相同路線, 有著物是人非之感, 這就是所謂的人生馬拉松吧. 若時間有合, 不妨一試.
全馬人數: 276人
半馬人數: 715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