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6

揹水一戰 | Race for Water 30km 2015

2015.03.22  >> 相集

揹水一戰那4.5L水的負重, 著實讓人卻步, 始終負重造成的損耗, 比一般狀態高. 而這水在沿途都不可飲用, 飲用的水要自己另外帶著, 可在檢查站或水站補給.

除了4.5L的水外, 使用大會指定的竹籃又是另一考驗. 硬梆梆的竹籃配以最簡單的肩帶及腰帶, 還有那限度幫助的軟墊. 若就這樣去參賽, 肩膀應該會酸上好幾天的時間, 賽事期間亦會感覺不舒服. 所以在網上參考過往前輩的模樣, 很多人都會在肩帶添加特厚的墊, 以增加舒服感. 在經過實戰之後, 個人有以下心得, 可供參考.

是次負重, 有3大點是需要留意的:

1. 肩帶的舒適度
這個不用解釋吧, 有墊與沒墊的感覺, 在負重的情況下, 基本上1個小時內便能有所感覺. 前輩們似乎挺喜歡用喉管的保溫棉加強肩帶的舒適度, 貪其方便, 可現買現用, 一般在五金店可找到 (朋友提供說2M/$13, 可做2對). 自己家裡有些海棉塊, 捲起來再用大會的軟墊包好, 也是可以用. 亦見到好些跑手以毛巾取代, 不過感覺似在增加重量, 雖然是沒有重多少 (不過若弄濕了又另一回事). 其實很多人在賽事當天的早上才在現場加工趕製, 都是初哥的關係吧, 看到垃圾筒裡有放著大大小小剩下來的保溫棉, 可能是買的時候預多了的緣故, 挺浪費的.

2. 腰間的卸力
別以為有把肩帶加工, 看似揹起來時會很舒服, 變得天下無敵. 但肩帶的作用可能只有十份二, 真正有幫助的功臣, 其實在腰間. 如果有去wild camping 或當過背包客的話, 肯定會知道腰帶的重要性. 雖然是未能正常地把背部的重量轉移至髖骨, 也就是腰部兩側最突出的骨頭部分, 不過若有把腰帶拉緊, 或多或少還是有在省力, 減輕了肩部的負擔. 自己有用腰袋水樽的關係, 所以讓竹籃擱在腰袋上, 借機卸力, 也是有幫助.

3. 避免竹籃晃動
造成竹籃晃動有2個原因, 外在與內在. 前者可透過調較肩帶腰帶的鬆緊度, 也是慣常會做的事情. 然而後者連自己也都疏忽了, 忘記4.5L的水樽會在竹籃內會左搖右擺, 這在走路時影響不大, 但若是要跑的話, 那晃動不但有浪費氣力, 亦讓人感覺不爽. 所以最好用繩索把水樽給固定在竹籃內, 這樣最直接亦最穩固, 若更保險一點, 可用剩下的保溫棉或衣物墊在水樽下, 作避震用, 效果更佳.

大會提供的竹籃, 早在賽事個多月前已經可以借用去作實際測試, 不過因各種緣由沒有試用看. 說來揹水一戰就是要參加者體驗國內乾旱山區農民每天為水奔波的苦況. 他們的裝備可能比用竹籃還要差, 亦沒有保溫棉加強肩帶的舒服感. 而且賽事主要繞著港島徑而走, 路面平坦, 但山區農民走的可能是充滿沙石的崎嶇山嶺. 於我們而言, 是一年一次的比賽一場, 但對乾旱山區的農民而言, 卻是每天所需的生活一部份.

在自我挑戰的同時, 亦為農民籌款興建集雨水窖, 這活動別具意義, 自2013舉辦至今, 似乎滿成功的. 因有著二人/四人的隊際組別, 路上隊友們的互相打氣, 突然很有毅行者的氣氛, 快到終點時, 看到情侣組別的互相扶持, 亦叫人窩心. 賽後的贈品意外地豐厚, 場內設有小小的體能體驗區, 恍如賽後的小小嘉年華, 加上剛好有著草地可以躺臥休息, 滿寫意的. 要感謝大量義工幫忙處理回收賽後的竹籃, 就是把加工的地方還原, 又是另一浪費.


有機會挑戰看吧, 不過小心別被檢查站的豐富食物所吸引而不願離開, 有可能與方力申及鄧麗欣同行呢 (如果他們仍會參加的話) 當然亦要培養節水意識, 珍惜水源, 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哦~




沿路都有這些打氣留言, 真的很體貼哦~


揹水一戰 | Race for Water
http://raceforwater.adropoflife.org.hk/

比賽日期: 每年3月
起點/終點: 山頂廣場/ 柯士甸山遊樂場
路程/時限: 挑戰 30km/ 8小時, 健行 15km/ 6小時
賽事組別:  個人/二人/四人組, 男子/女子/混合組/工商機構/專業團體/政府機構/運動團體組
起步時間: 早上  8:15, 9:15, 10:15
負重: 4.5公升水, 大會有指定竹籃提供供用
接受報名: 每年約 1月
報名費用: $200 起 + 最低籌款額 $500 起

路線 30km :
山頂廣場(起點)> 柯士甸山道 > 山頂公園 > 同樂徑 > 夏力道健身徑 > 山頂道  >  薄扶林水塘道 > 港島徑 H015(水站)> 貝璐道 > 香港仔水塘道(經培德書院)> 香港仔郊野公園輪椅徑(檢查站1)> 金夫人馳馬徑  > 布力徑(水站)> 中峽  > 灣仔峽公園(檢查站2)> 香港仔水塘道(檢查站3) > 貝璐道 > 和福道  > 僑福道  > 白加道(水站)> 醫院徑  > 施勳道  > 種植道  > 芬梨徑  > 山頂廣場  > 柯士甸山遊樂場(終點)

Route 30km:
The Peak Galleria (Start) > Mount Austin Road > Victoria Peak Garden > Governor's WalkHarlech Road Fitness Trail > Peak Road > Pok Fu Lam Reservoir Road > The Hong Kong Trail H015 (Water Station) > Peel RiseAberdeen Reservoir Road (Pass through Pui Tak Canossian College) > Aberdeen Country Park (CP1) > Lady Clementi’s Ride > Black’s Link (Water Station) > Middle Gap > Wan Chai Gap Playground (CP2) > Aberdeen Tree Walk→ Aberdeen Reservoir Road (CP3) > Peel Rise > Watford Road > Guildford Road > Baker Road (Water Station) > Hospital Path >  Seven Road > Plantation Road > Findlay Path > The Peak Galleria > Mt. Austin Playground (Finish)


路線15 :
山頂廣場(起點)→ 柯士甸山道 → 山頂公園 → 同樂徑 → 夏力道健身徑 → 山頂道 → 港島徑H015(水站)→ 貝璐道 → 香港仔水塘道(經培德書院)→香港仔郊野公園輪椅徑(檢查站)→ 和福道 → 僑福道 → 白加道(水站)→ 醫院徑 → 施勳道 → 種植道 → 芬梨徑 → 山頂廣場 → 柯士甸山遊樂場(終點)

Route 15km:
The Peak Galleria (Start Point)→ Mount Austin Road→ Victoria Peak Garden→ Governor’s Walk→ Harlech Road Fitness Trail→ Peak Road → Pok Fu Lam Reservoir Road (Water Station)→ Peel Rise→ Aberdeen Reservoir Road (Pass through Pui Tak Canossian College)→ Aberdeen Country Park (CP)→ Watford Road→ Guildford Road→ Baker Road (Water Station)→ Hospital Path→ Seven Road→ Plantation Road→ Findlay Path→ The Peak Galleria→ Mt. Austin Playground (End Point)

港島徑 第2段 | The Hong Kong Trail Section 2 --- 郊野樂行
港島徑 第4段 | The Hong Kong Trail Section 4 --- 郊野樂行
港島徑 第3段 | The Hong Kong Trail Section 3 --- 郊野樂行

tam @ 2015.07.29
rev @ 2016.02.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