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4

香港百公里山賽 – 發展簡介


    (點圖以放大 click to enlarge) 資訊僅供參考

曾經, 毅行者(1986年)百公里一支獨秀, 像傳說般地存在, 只因城市裡的路跑還沒有很盛行, 更遑論山旮旯的越野跑. 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風氣的轉變, 運動漸漸走入人們的生活, 像熱窩般慢慢地成為熱潮. 百公里不再是傳說, 毅行者更成功輸出至外國去, 但對很多人而言, 聽起來仍會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及至後來的後來, 說起毅行者都會覺得是不可能的絶望, 指的是中籤這回事.

HK100(2011年)的出現, 使那些像是想要離家出外闖天下的孩子一樣, 可以試探自己的實力, 只因毅行者需要四人一隊共同進退, 而HK100乃個人賽事, 可讓人擺脫組隊的煩惱, 亦可一嚐單挑的自由滋味, 其賽道覆蓋大部份毅行者原有路線, 再配上沿海的優美景色, 可說一舉兩得, 加上主辦單位的用心經營, 吸引不少外國參加者慕名而來, 成就國際級的知名賽事.


未知是否越野跑有著升溫跡象, 2012年大嶼50像小試牛刀似降臨大嶼山這個人稱後花園的島嶼, 其難度不遜於百公里賽事, 次年大嶼100(2013年)成為百公里艱難賽事之最, 有著八成越野路段, 唯因受大嶼山發展及當局管制所影響, 路線持續變動, 但因其獨特的吸引力, 就算起點在偏遠的梅窩又晚上起步, 仍無阻本地或外國的挑戰者前來參加, 尤其是盡力不要挨兩晚夜或是要趕上尾班船這事宜.

對於自2008年開始於亞洲各地舉行的The North Facee 100 (TNF100), 終於~終於~終於~在2013年登陸香港, 很多人引頸以待. 賽事駐紮在人們較為陌生的新界東北部, 經過烏蛟騰, 鎖羅盆等地(以前東北縱走的慣常路線), 還刻意打造魔鬼路線似是有意貫徹其品牌”探索艱難險阻的戶外精神”. 除路線嚴苛, 其參賽資格亦較為嚴謹, 對參賽裝備更為嚴厲, 聽說有選手在回終點前的裝備檢查欠缺強制裝備而被取消資格, 只因”探險”之餘, 安全意識亦很重要.

 

這四大天王形成有趣的4x100挑戰, 11月毅行者, 12月TNF100, 1月HK100, 3月大嶼100各據一方似, 故2014年民間一個名為TSBR的跑會特別設立大滿貫 (Grand Slam)這山賽奬項, 只要在單一賽季內完成這四個賽事便可申請. 但除大嶼100外, 其餘三項賽事基本上是需要抽籤才能參加, 所以能贏在起跑線本身已經是一個挑戰, 若做義工換名額或以慈善名額參加自然不在此限, 只要有決心, 凡事可成真.

另一品牌賽Garmin在2016年小試牛刀42K後反應熱烈, 所以次年加推Garmin100 (2017年), 雖賽前因事臨時更改起點及水站的安排不周惹來怨氣, 但因得到高度評價的艱辛, 反而引來更多的挑戰者想要一嚐考驗, 唯次年路線已改回原定起點, 起步時間及天氣的不同, 像大嶼100一樣, 已經沒仇報, 不過難度依舊. 而且與HK100一樣有著各時限的完成獎項, 很容易勾起儲物狂的基因來.

形像清新的逆走100(2018年), 出現得很理所當然似, 只因其路線乃人所熟知的毅行路線, 但反過來走. 這種反轉角度的概念的確很新鮮, 毅行多年的朋友自然感到有趣, 其中之一的四人隊制亦吸引不少人作毅行預賽, 讓人誘發春逆走冬毅行這種一徑兩用的念頭. 只是原本各不相犯的五虎局面(11月至3月每月一苦), 開始失去平衡, 明年Garmin100不知怎的改在3月進行, 令3月變得很熱鬧.

 

貌似又是小試牛刀的案例, 2016年西貢68只此一屆, 然後同一主辦單位同一風格, 西貢超馬(2018年)百公里賽似是西貢68的延續. 有著中心主軸的路線規劃, 來一趟西貢深度之旅, 因利乘便, 造就多一個中途行李寄存, 那壓力感似乎有再舒緩一點, 若有私人支援者則不在此限. 西貢超馬選在毅行月之初舉行, 似有「老虎頭上釘虱乸」之意.

早於2016年4月預告, 原定同年12月進行的香港之巔100, 因受相關部門審批的影響, 輾轉延至今年(2018年)似是終能以7,727米的累積攀升君臨天下, 選在平安夜起步滿有特色但亦令人糾結. 路線似受雷利啓發, 需搭乘地鐵玩轉港九嶼, 這與今年初辦的維港162雷同, 未知可有關連. 不管怎樣, 希望香港之巔100最終真的有順利舉行, 兩大戶外品牌賽之爭的12月, 令人期待.

似是趕上百公里賽的熱潮, 另一品牌賽Fast100冷不防地成功抵壘, 佔上明年2019年2月的空檔, 蓄勢待發. 誠如其名, 就是快, 路線只有兩個大起伏, 幾乎避開了梯樓, 水站亦比一般多, 可說是路跑者的天下. 賽道主要環繞大欖一帶, 所以亦可理解為大欖100. 今年HK100有中國選手創下十小時內完走HK100的成績, 路線相對更容易的Fast100恐怕會出現令人更震驚的賽果, 不過相對地, ITRA的分數亦較低.

    (點圖以放大 click to enlarge) 資訊僅供參考

因為有賽事, 所以想去挑戰, 還是有目標寄託, 所以想要去參加賽事? 不管怎樣, 賽事本身就如一場讓人暫時拋開煩惱, 只專心當下的小旅程, 亦能帶動健康生活. 對外國人而言, 比起單純的觀光, 能夠參與其中的旅遊更為吸引, 像香港這樣城市與郊區如此唇齒相依的便利關係, 更為獨特. 夜裡在山上看著城市的亮光, 總是讓人看得著迷.

或者有賴於網絡的興起與社交媒體的推動, 使越野跑的賽事如此氣勢如虹, 數量近乎瘋狂, 隨著人們的體能提升與投入度的增加, 或許他日連百英里賽亦視作等閒. 雖然越野賽不用封路, 但因山路狹小及環境保育而需要限制參加人數, 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等同路跑全馬的百公里山賽, 以滿足參加者的需求嗎? 以前或許可以每月一賽地玩, 現在由七龍珠變成九子連環恐怕會吃不消. (指的除了體能, 還有錢包哪(笑))

         (點圖以放大 click to enlarge) 資訊僅供參考



路跑馬拉松似的百公里山賽 100K 
創辦
Found
 
Month
  | Event
  | Distance
起點 終點
Start / End
報名
Apply
1981
11
100K – 4人隊際
Team of 4
北潭涌 / 大棠
Pak Tam Chung / Tai Tong
May
2011
1
100K
個人 Solo
北潭涌 /大帽山扶輪公園
Pak Tam Chung / Tai Mo Shan, Rotary Park
Jul
2012
3
100, 50, 25K
個人, 資格限定
Solo
梅窩
Mui Wo
Sep
2013
12
100, 50K 資格限定
個人Solo
大美督
Tai Mei Tuk
Jun
2017
2/3
100K 資格限定
個人/ 2
Solo/ Team of 2
大埔
Tai Po
Nov
2018
3
100K
個人/ 2/4
Solo/ Team of 2, 4
大棠 / 北潭涌  
Tai Tong / Pak Tam Chung
Jul
2018
11
100K, 43K
個人/ 2
Solo/ Team of 2
北潭涌
Pak Tam Chung
(Apr)
2018
12
100K
個人/ 3

Solo/ Team of 3
大嶼山, 梅窩 / 港島, 山頂
Mui Wo, Lantau Island / The Peak, HK Island
Jul
2019
2
100K, 50K, 28K
個人 Solo
屯門 
Tuen Mun
Aug
毅行者於1986年首次公開讓市民參加樂施會合辦
* Translantau 100 前身應為Raidlight Lantau 50
* 西貢超馬前身應為西貢68
* 資料僅供參考 For reference only


p.s.1 沒想到事隔兩年, 越野賽的發展如此迅速, 期間本想寫寫百公里賽的事宜, 幸好拖延至今才可一網打盡, 未知可會仍有新貴湧現, 就靜觀其變吧.

p.s.2 的確是尚有一個荃打火 TTF 115公里的賽事, 那是環大帽山UTMT的子賽事, 只是115公里感覺太超過了, 100公里已經是上限呢, 所以沒有在名單內, 而且亦沒空位太擠了 (笑)



相關誌:


參考連結:


tam @ 2018.08.14
(rev @ 2018.08.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