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8

懂得問,應該這樣問: 時間是多少?


每次大型馬拉松比賽過後, 總免不了閒話家常的聊聊有關比賽的事情. 當中最常問到的, 當然是關於跑步的成績. 每次被問到名次是多少的時候, 總會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會這樣發問的, 一般都是不太跑步或甚至不怎樣做運動的人, 對跑步比賽似是仍停留在學生時代運動會跑步賽事的認知.

名次, 就是與別人比較之下, 所得到的排位, 可說是簡易快捷的認知方式. 因為沒有很了解, 所以名次在任何事情上, 都會是一個讓人較易理解的一個指標. 不過跑馬拉松這回事 (或其他跑步賽事), 不像學時代的運動會, 尤其在形式與心態上都有所不同. 在茫茫過千的參加人數裡求取名次, 似是過眼雲煙的泡影. 一般而言, 跑手都只在乎能夠突破自己的個人成績, 也就是完成時間.

說來奇怪, 尤其在苦不堪言, 想要停下來還是繼續走的遐思時, 總會反覆自問: 一切為何? 明明沒有人在威迫利誘, 也沒有任何獎賞加許, 但是對時間這回事, 就是有種莫名其妙的執著. 只是縱有雄心壯志, 但兩腿無力, 剩下的便只有扭曲的面容, 暗自咒罵的歇斯底里. 其實沒有誰, 就只有自己在鞭策自己, 要交代的也只有自己, 因為這是一場自己挑戰自己的競賽.


參加比賽, 不一定是為了證明什麼, 也可以純粹為了那熱鬧的氣氛, 為了明確完成目標的動力 為了有個與友共聚的藉口, 還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不能盡道. 因為有著共同的信念而各自在各地默默地修行, 最終所得的成果就看曾經付出了多少, 便可以達到哪個時間境界~


2015/01/25

渣打馬拉松的那些年


曾經, 每年跑一次渣打馬拉松是一個傳統.

剛開始是半馬, 由於訓練不足, 以極限挑戰的後果是不良於行一個星期. 像個剛學懂走路的小孩, 有點跌跌撞撞的. 下樓梯更是痛得幾乎哇哇大叫, 要倒後走才覺得舒服點. 然後次年, 情況依舊, 不過後遺症算有所改善. 所以跑完第三年半馬之後, 雖然成績是依舊的爛, 但心卻開始野起來, 企圖來個進級挑戰.

結果第四年第一次挑戰全馬: 失敗. 由於封路的時間較為緊張, 因此大會在一些指定地點設有時限, 以確保路面交通能準時回復正常. 所以那時跑在澳運站一帶, 知道自己應該沒能趕及在西隊口的時限, 遇著巴士上的工作人員熱情召喚, 加上一身累極的軀體, 於是便像中了蠱惑般, 呆呆的上了巴士. 只是坐了沒多久, 精神有回復過來便開始後悔了.

望著車窗外仍在奔跑的選手們, 雖然有了會在西隊口被攔截的覺悟, 但仍發揮拼勁去衝去跑, 似期待著什麼奇跡會降臨般. 那股傻氣讓悠閒地坐在巴士上的自己覺得無地自容, 有著很想跳出巴士跟他們一起繼續跑的衝動. 次年由於準備不足, 且陰影未除, 所以決定還原基本步, 參加半馬的賽事.

然後, 第二次挑戰全馬: 失敗. 不過這次有跑到最後, 在西隊口遇上網欄才罷休, 比時限遲了10分鐘, 但真的已盡了全力, 這次總算有心安理得. 說實在, 自己其實沒有很認真的去練習, 純粹志在參與的心態, 所謂一分付出一分成果, 這在運動的世界裡, 是絶對的定律, 幾乎沒有捷徑可言, 只有一步一步走去實踐.

終於, 第三次挑戰全馬: 成功了! 不過, 這不是因為努力的成果, 而是大會放寬了時限所致. 次年再戰, 終點由金紫荊廣場改在維園, 尾段更途經鬧市, 有著途人幫忙打氣, 跟往常默默地回到終點的一片寂靜相比, 氣氛真的很不一樣. 在電視裡看到明星走在紅地毯受人愛戴的感覺, 恐怕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雖然腳痛得幾乎快要哭出來了, 偶爾也會想過要放棄, 有時更要停下來慢慢走, 吃吃東西補給一下, 不過跑著走著, 42.195公里還是可以完成的. 如果平時有多加練習, 要在指定時限內完成, 其實也是可以, 就看自己肯不肯去實踐, 也就是視乎那份熱誠有多大, 會投放的時間與精力有多少.

隨著對馬拉松的適應, 幾經磨練, 以前辛苦得連耳機也塞不下耳朵, 已經進化成可以邊跑邊攝影的柔韌. 雖然成績仍是很爛, 但可以邊跑步, 邊聽音樂, 邊攝影的享樂, 真的是樂趣無窮, 也可以說是苦中作樂, 把痛苦轉移, 來讓那42公里的距離變得沒有很遙遠.

曾經是傳統的慣性, 因出外而被迫打斷, 相隔5, 所以才會掉以輕心的忘記報名這回事. 加上渣馬已不如當年那麼容易報名. 事後閱報知道全馬在3個小時內爆滿, 真的誇張得可以. 期待已久的第10個渣馬, 唯有留待明年去完成吧~

在這酸溜溜的日子, 只好緬懷一下從前的那些年 . . .



2015/01/17

向最年長馬拉松跑手 – 葉伯致敬


認識葉伯, 是看到渣打廣告的事, 宣揚著永不言倦一直跑的精神, 看了讓人滾動. 那時跑馬拉松還沒有盛行, 渣打的參加人數還沒有過萬, 自己亦未開始參與其中, 只是在蠢蠢欲試. 自始葉伯便成為無人不知的年長跑手, 他亦依舊出席各大跑步比賽, 身體力行, 不是說說而已.

見到葉伯, 是跑渣打馬拉松的事, 他總是從後跑在前面然後消失於視線中, 說了有夠慚愧. 很記得有一年, 葉伯成功過了西隧, 自己在他後面沒有很遠, 卻被攔住了, 因為時限所致. 那應該是2006, 全馬拉松仍限制在5小時內完成, 所以總會提前在九龍的西隊口封路, 攔截那些估計會超時完成的人.

賽事上, 最後一次見到葉伯, 2008年的Nike香港10公里挑戰賽. 跑至約6公里多的時候, 隔鄰迎面而來的葉伯只剩一個人, 依然堅持著永不言倦的精神一直在跑, 眾人無不拍手以示支持鼓勵. 算來那年他已經87歲了, 仍有那份勇氣與體能走在跑道上, 實在讓人敬佩.

「年紀大」從來都是讓人唏噓感慨的事, 曾經總是在渣馬越過身前的, 最終亦不敵年歲的侵蝕而慢了下來. 看報導說葉伯在2009年曾回上海暫住, 2012年又回港居住, 健康亦每況越下, 直至去年底, 他跑畢93年人生的馬拉松.

葉伯的出現, 著實鼓勵了不少人參與長跑, 亦成為不少跑手的偶像. 就算現今的生活質素及醫療條件有著多大的改善, 人們的身體變得多好, 沒有那種堅毅的精神, 或是一顆年青的心, 亦難以站在起跑線上, 當然更少不了對長跑的熱誠

「不能跑全馬,可改跑半馬,若再不能,便跑10公里;若我有100歲命,都會跑下去。」人生能像他有找到自己的生命泉源, 可說是不枉此生.


葉伯, 你永遠是我們的典範, 一路走好~


2015/01/14

樂善盃 | Care Action Cup 30km 2014


2014.12.14   >>> 相集


樂善盃可說是暫時眾多賽事中, 最讓人窩心, 風景最美, 且最超級超值的賽事. 所以在路上從來都不會孤單, 因為有三千五百人在參與其中.

傳說中的樂善盃, 早在2006年有幸參加過. 那時的號碼布真的是用布製成, 可現在已變成紙製品. 不過說來有趣, 賽事的報名方式, 仍保留只限郵寄, 而且亦不設晶片, 只以人手在檢站裡為跑手的號碼布上蓋印, 以資證明. (那時仍會這樣原始風味的賽事, 乃仍是旅行家所主辦的東北縱走)

每項賽事的路線幾乎都有它的特色賣點, 樂善盃便很自然地關想到蚺蛇尖. 因為必定會走蚺蛇尖但不登頂. 聞說今年因為大雨過後, 有些地方太危險, 所以大會決定改路. 這著實有點可惜, 因為06年是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走蚺蛇尖, 本以為可以重溫初次到訪時, 那火舞黃沙的感覺.

今年可能改道的關係, 感覺沒有很難, 就是人太多. 上山的話還可以, 但下山時有時真按奈不住, 只好人超人的. 但是遇上道路狹窄且碎石很多時, 也唯有隨隊而行. 不過也由於人多, 氣氛挺好的, 且回到終點時, 有大會的熱薑可樂, 體貼的冰鎮凍飲, 又有杯麵果腹, 作為辛苦過後的奬勵, 真的很讓人感動.

如果想試試長距離的越野跑, 樂善盃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報名費用又可以幫肋援建山區學校, 何樂而不為~



p.s. 賽事雖名為「樂善盃」, 號碼布上印的卻是「樂善行」, 只因樂善緣起不為競爭, 而是為了讓登山活動更具意義, 當然像這樣的慈善賽事已經發展了很多.





小記錄:
2002 第一屆 參賽人數:   707
2003 第二屆 參賽人數: 1,216
2004 第三屆 參賽人數: 2,050
2005 第四屆 參賽人數: 2,500